在电商系统中,缓存的核心价值是加速高频访问、减轻数据库压力,但并非所有数据都适合缓存。选择缓存数据需满足访问频率高、更新频率低、一致性要求可容忍一定延迟等特征。以下是电商系统中适合放入缓存的典型业务数据及分类说明:
一、核心商品与营销数据(优先级最高)
这类数据直接影响用户浏览和购买决策,访问频率极高,且多数场景下允许短暂的一致性延迟,是缓存的核心对象。
1. 商品基础信息
包含内容:商品 ID、名称、主图 URL、售价、品牌、分类、规格(如尺寸 / 颜色)、基础描述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访问频率极高(用户浏览列表、详情页时反复查询);
更新频率低(如名称、分类等基础信息可能几天甚至几周才变更一次);
对一致性要求不苛刻(价格临时缓存 10 分钟,用户感知不到延迟)。
缓存策略:设置较长 TTL(如 1 小时),更新时主动失效缓存(如商品编辑后删除旧缓存)。
2. 爆款商品详情
包含内容:商品图文详情、用户评价摘要(如 “好评率 98%”)、销量数据(如 “已售 10 万 +”)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爆款商品贡献 80% 以上的访问量(符合 “二八定律”),缓存后能显著降低数据库压力;
详情页数据量大(如多图、长文本),数据库查询耗时高,缓存后响应时间可从 100ms 降至 5ms 以内。
缓存策略:本地缓存(如 Caffeine)+ 分布式缓存(如 Redis)双层缓存,本地缓存减少网络开销,分布式缓存保证集群一致性。
3. 营销活动信息
包含内容:活动名称、时间(开始 / 结束)、优惠规则(如满减、折扣)、参与商品列表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活动期间(如 618、双 11)访问量激增,缓存可避免数据库被 “秒杀”;
活动规则一旦发布,短时间内不会变更(如活动持续 3 天,规则缓存 1 天)。
缓存策略:预热至缓存(活动开始前 1 小时加载),设置与活动时长匹配的 TTL。
二、用户与会话数据(次高优先级)
用户相关数据直接关联登录态和个性化体验,需快速响应,但需注意隐私和安全性。
1. 用户基础信息
包含内容:用户 ID、昵称、头像、会员等级、收货地址(非敏感信息)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用户每次登录、浏览、下单都会查询基础信息,访问频率高;
信息变更频率低(如会员等级可能每月更新一次)。
缓存策略:登录时加载至缓存,设置 TTL(如 2 小时),用户信息更新时主动刷新缓存。
2. 会话与购物车数据
包含内容:用户登录 Token、临时购物车商品(未登录用户)、最近浏览记录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会话数据需实时响应(如判断用户是否登录),购物车操作(添加 / 删除)频繁;
数据生命周期短(会话过期后自动失效),无需持久化到数据库。
缓存策略:分布式缓存(如 Redis)存储,TTL 与会话有效期一致(如 2 小时未操作失效)。
三、库存与价格数据(需平衡一致性与性能)
这类数据对一致性要求较高(如库存超卖、价格错误会直接影响交易),需谨慎设计缓存策略。
1. 商品库存(非实时场景)
包含内容:商品可售数量(非秒杀场景)、库存状态(有货 / 无货)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普通商品的库存查询频率高(用户浏览时查看 “是否有货”),但更新频率低于下单操作;
允许短暂不一致(如缓存 10 秒,实际库存减少后,10 秒内用户看到的仍是旧数据,可接受)。
缓存策略:设置短 TTL(如 10 秒),下单减库存时主动更新缓存(避免超卖)。
2. 价格与优惠计算结果
包含内容:商品当前售价、优惠券适用范围、满减后实际支付金额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价格计算(如叠加优惠券、会员折扣)逻辑复杂,重复计算耗时;
价格在短时间内稳定(如 10 分钟内不变),优惠规则在活动期间固定。
缓存策略:计算一次后缓存结果(TTL 10 分钟),价格 / 规则变更时主动清除缓存。
四、系统配置与基础数据(辅助优化)
这类数据是系统运行的 “字典”,访问频繁且极少变更,缓存后能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。
1. 基础配置数据
包含内容:商品分类树(如 “手机→智能手机→品牌 A”)、地区列表(省 / 市 / 区)、支付方式(微信 / 支付宝)等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几乎所有页面都会用到(如分类导航、收货地址选择),访问频率极高;
数月甚至数年才更新一次(如新增地区或支付方式)。
缓存策略:应用启动时加载至本地缓存,更新时通过配置中心推送刷新。
2. 限流与风控规则
包含内容:接口限流阈值(如单用户每秒 5 次下单)、风控黑名单(如恶意下单用户 ID)。
适合缓存的原因:
每次请求都需校验(如防刷接口),查询频率极高;
规则变更频率低(如每日更新一次黑名单)。
缓存策略:本地缓存 + 分布式缓存结合,本地缓存快速校验,分布式缓存保证集群规则一致。
五、不适合缓存的数据(需避免)
并非所有数据都适合缓存,以下场景缓存反而会增加复杂性或导致问题:
实时性要求极高的数据:如秒杀库存(需实时扣减,缓存易导致超卖)、支付状态(需实时同步,缓存可能延迟);
低频访问的长尾数据:如一年仅被访问几次的冷门商品,缓存会浪费空间;
数据量极大且无热点的数据:如 1 亿条历史订单(每条访问频率极低),缓存性价比低;
敏感数据:如用户银行卡号、密码(缓存存在泄露风险,需严格加密或直接不缓存)。
总结:缓存数据的选择原则
访问频率优先:优先缓存 “访问次数多、单次查询耗时长” 的数据(如爆款商品详情);
更新频率次之:避免缓存 “高频更新” 数据(如秒杀库存),除非能接受短暂不一致;
一致性容忍度:根据业务场景定义 “可接受的延迟”(如价格允许 10 分钟延迟,库存允许 10 秒延迟);
成本与收益平衡:不缓存 “存储成本高于查询成本” 的数据(如低频长尾商品)。
通过以上原则,可在保证电商系统性能的同时,降低缓存维护复杂度和资源浪费。